农货遇到“双十一” 24小时卖出74亿元
74亿元!双十一2019年11月11日当天,农货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定格在这个数字。遇到亿元这一天,卖出已不仅是双十一消费者的狂欢节,更是农货实实在在的惠农日。
新模式——为农业增加“大数据”生产力
11日凌晨1点,遇到亿元双11刚刚开始1小时,卖出400万个橙子、双十一350万片牛排、农货150万头海参,遇到亿元已被消费者买走!卖出
众多优质的双十一农产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阿里巴巴在全国搭建的农货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
这是遇到亿元2019年阿里巴巴助农模式上的最大创新:打破中国传统零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农业基地;实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借助高科技加持的供应链,帮农民提高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
以“基地模式”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造了新型农业生产形态,特别是新的订单农业(电商直采),给高品质生态和有机农业增添了“数据”生产力,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也满足了消费升级需要。
新趋势——3寸手机屏卖出3万吨农货
海量的脱贫农货汇聚天猫双11,仅阿里兴农脱贫项目,就上线了来自全国707个贫困县的4548款农产品。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天猫双11预售期间,淘宝直播的村播场次超过15万场。10天里,农村主播就卖出了超过3万吨农货。58岁的礼县果农张加成,通过直播在线上售出3万斤苹果。新疆若羌县的常务副县长和返乡创业的村播罗晶一起,一场直播卖出超过6吨灰枣,相当于当地32家农户此前一个月的销量。
新通路——农产品物流有了“高速公路”
据天猫统计,双11期间,55万只鸡、16万只鸭、8万只鸽子、3万头猪、2万头牛和1万只羊通过冷链物流走向城市餐桌。还有30万只大闸蟹已整装待发,即将从江苏奔赴全国各地。
网络新零售已成为农产品销售不可忽视的重要通路。而这条通路上,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物流渠道。从田间到餐桌,菜鸟网络建设1000条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正在为农产品进城保驾护航。
数字终将被刷新,而中国农业也终将被创新所改变。人们相信,数字农业带给中国农民的实惠,不止是销售数字,也不仅仅在双11。(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