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正式亮相
7月19日,国双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的季早粳水粳号现场会上,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正式亮相。稻新该品种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双季早粳稻品种的品种空白,实现了“零的中科正式突破”。 此前,发早我国所有的亮相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由于其整体品质较差,国双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季早粳水粳号“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种为优质双季早粳稻品种,稻新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2至3个月上市,品种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中科正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发早 今年“中科发早粳1号”在机插秧、亮相人工插秧、国双直播和抛秧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现场测产结果显示,随机选取人工抛秧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613.73公斤。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种植田的平均亩产为567.64公斤。 参与测产的专家们表示,“中科发早粳1号”稳定性较好,除施肥造成的差异外,整体性状表现一致;病虫害较少,抗逆性强;尤其是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此外大米外观品质优良,口感好,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 此外,与会专家对该品种今后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要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强与栽培技术专家的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二要注重同市场的衔接,与种业公司、规模种植户、米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合,在产业化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双季早粳优质米品牌;三要注重在推广种植中保持种子纯度问题等。 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然而,几十年来,育种家多方尝试,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双季早粳稻品种。李家洋院士研究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双季早粳新品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姚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三元全新广告片诠释品牌新鲜态度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国夏粮收购过半
- 我国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
- 粮油基地里的“科技加持”
- 内蒙古“先增后补”加快推动奶业振兴
- 四川达州:38万亩玉米进入收获季
- 减排固碳 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 福建南靖:千亩玉米迎来采收期 土楼披“金甲”
- 湘农国际与润恩康公司共建全球奶粉供应链
- 中关村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举办
- 齐齐哈尔:万亩马铃薯花开似锦
- 中央厨房生产管理系统面临的实战挑战与应对举措
- 2020年奶业振兴将从苜蓿基地建设抓起
- 辽宁:推广“坡改梯” 向低产田要产量
- 大豆种植面积力争1.4亿亩 产能稳步提升
- 2022年中国(京津冀)鲜食玉米大会在北京通州举办
- 健合上半年营收50.95亿元 下半年计划推出羊奶粉
- “黏豆包村”守好“精”“严”关 推动小豆包变成大产业
-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达14739万吨
- 江苏盐城:激发城市活力 “夜经济”快步复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