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讲述奶业创新发展
冬日时节,奶业奶业给家人端上一杯热牛奶,科技既有益健康,创新创新也蕴含关爱。联盟面对琳琅满目的讲述乳品,如何判断品质?发展如何让更多优质鲜奶走上餐桌?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奶业奶业不少消费者在挑选牛奶时会关注包装上标注的科技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创新创新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联盟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介绍说,讲述优质原料奶的发展核心指标是乳脂率、乳蛋白率、奶业奶业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科技其中,创新创新乳脂肪和乳蛋白是营养品质指标,菌落总数是环境卫生指标,体细胞数是奶牛健康状况指标。国际上原料奶达到优质的基本参数中,乳脂肪含量不低于3.3%,乳蛋白含量不低于3.0%。 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牛奶产品,除了标注乳脂率、乳蛋白率外,还会额外标注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杀菌温度等数值。 王加启表示,这反映了消费者“喝好奶”的需求,消费者希望购买安全健康、营养鲜活的优质牛奶。市场上产品琳琅满目,有国产奶,有进口奶,创建统一的品质评价标准,对于消费者选择有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奶业振兴,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喝上好牛奶,在农业农村部主导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全国26家奶业优势科研院所及高校、23家奶业质检及风险评估中心、26家乳品企业,于2016年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启动了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标准引领。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制定乳铁蛋白检测方法标准,创建了以酶类、活性蛋白和糠氨酸为核心的牛奶品质三维评价方法,制定优质巴氏杀菌乳等31项团体标准,构建优质乳工程标准化技术体系,填补了牛奶活性品质评价标准的空白,引领生产端高质量发展,指导消费端明明白白消费。 ——奶源先行。生乳用途分级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实施,实现优质牧场—优质原料奶—优质奶产品的无缝连接。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主动提价收购优质原料奶,正向引导奶业利益分配,保护了奶农利益,推动全产业链协同生产。 ——工艺创新。创新绿色低碳加工工艺,使国内企业巴氏杀菌乳的加工温度由传统的105摄氏度下降到75摄氏度,实现了加工成本降低、节能减排。 ——标识透明。优质乳标识是奶业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通过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验收和第三方评价的优质乳,才能使用“优工联”标识,便于消费者选择。 据悉,从2016年到2021年,参加优质乳工程示范的乳品企业从2家扩大到25个省份64家;在验收的39家企业实测数据中,优质巴氏杀菌乳的乳铁蛋白含量从2017年的平均10.4mg/L提高到2021年的44.8mg/L。国产奶业从依靠变换花色品种等竞争,持续向提升内在品质转变。2021年和2022年,国家优质乳工程被国家卫健委列入国民营养计划重点工作。 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把乳业做强做优,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王加启表示,下一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要从三方面发力:攻克婴幼儿配方奶粉新鲜度评价的重大科学难题,引领国际发展新方向;构建特色乳优质乳工程标准化技术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实施优质乳工程并培育品牌,引领奶业高质量发展。(于文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鲜牛奶创新有了新路径
- 宁夏固原:冬小麦陆续出苗 长势喜人
- 普洱市秋粮产量预计可达105.93万吨 保障粮食稳产丰收
- 云南罗平县抢抓晴好天气晾晒秋粮 确保颗粒归仓
- 乌拉圭驻华大使访问伊利 两国最大乳企牵手再迈合作新台阶
- 商洛市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 推广微咸水灌溉与高效利用技术
- “随州香稻”新品种斩获黑龙江大米节优秀奖
- 长三角三省一市集中整治乳制品市场
- 百亩方平均亩产近1100公斤 浙江鲜食大豆亩产再创新纪录
- 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发布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产区秋粮旺季收购累计超5000万吨
- 新余抽检乳制品2批次样品全部合格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展商数量最多 来源地最广泛
- 2022年“荆楚好粮油”产品名单出炉 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 普洱市秋粮产量预计可达105.93万吨 保障粮食稳产丰收
- 伊利成功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
- 甘薯新品种“庆渝薯6号”获丰收 品质好、食味香甜受欢迎
- 新疆乌什:30多万亩玉米进入采收期
- 农机装备补短板 跑出“加速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