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唐引进科技促玉米增产增收
“一亩地四分玉米、山东收六分花生,高唐但四分玉米顶得上常规种植模式下一亩的引进产量,花生是科技净挣的。”在山东高唐县清平镇东大新村,促玉产增村党支书孙长焕指着600亩间作的米增玉米与花生说,今年村里引入了新的山东收种植模式,每亩地有望增收2000元。高唐 笔者在这里看到,引进每三行玉米间“插花”种了三垄花生。科技与常见的促玉产增大田玉米种植方式不一样,这片地里的米增玉米种得非常密集,株距不到15厘米、山东收行距也略低。高唐四分地播种的引进玉米达到了3400株,远高于当地每亩4200株的种植密度。 株数少、种得密,还能有高产量?推动东大新村转变种植模式的高唐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肖从忠给了笔者一个肯定的答案。他说,间作花生可以让玉米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增加,辅以滴灌带精准浇水施肥,密植的玉米单穗产量反而要比大田玉米高两三成。四分地可收获玉米1100斤,与常规种植模式下一亩地的产量相当。 肖从忠拽着笔者走进地里,冒着细雨扒开玉米穗、扯出花生秧。笔者看到,当前玉米正处于灌浆期,穗大粒多;花生也已经结出嫩果,颗粒饱满。肖从忠说,从现在的长势看,到9月底、10月初,东大新村又将迎来丰收。 “花生不耐重茬,明年玉米和花生要换位种植。”他介绍,花生的根系固氮,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在确保玉米产量不减的前提下,这种间作轮作模式节水、节肥、省人工,还能让每亩地额外收获花生550斤、净增收约2000元。 “既要稳定粮食产量,又要推动农民增收,只能依靠科技提高基本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清平镇镇长刘传华说,2019年以来,全镇已经有6000余亩耕地采用“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明年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好几个村已经排着队等着种了。” “一年两熟”转变为“一年三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了,刘传华归功于肖从忠等“科技特派员”。他说,他们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断给当地农村带去新作物品种、新种植模式和新植保技术,改变着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 高唐县工信(科技)局局长沈军介绍,高唐县共有69名“科技特派员”。这支以党员为主力的兼职农村科技队伍,长期奔波在田间地头,带动高唐形成了良种地瓜、高油酸花生、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品种和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让科技“金点子”不断充实农村“钱袋子”。(陈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挤奶机器人让牛奶更干净更健康
- 贵港市部署推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
- 黑龙江逊克县:好粮食卖得出更卖得好
- “北林香米”香飘“古城”
- 飞鹤奶粉获得世界金奖五连冠
- 安徽和县:良种良法配套 助力粮食稳产高产
- 润地农业 金戈铁马忙秋收
- 粮油行业大咖齐聚 “荆楚粮油”展交会话发展
- 液态奶市场渐趋饱和 奶酪或成我国乳制品市场增长点
- 绥化:金秋收获粮满仓
- 河北邢襄粮油集团整合重组全面完成
-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发展牛产业 “犇”向致富路
- 蒙牛携手中华慈善总会驰援武汉
- 中国武陵山油茶产业发展大会在酉阳举行
- 河北邢襄粮油集团整合重组全面完成
-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收获已近七成
- 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 贵港山北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 安徽和县:良种良法配套 助力粮食稳产高产
- 陕西粮油企业走俏农高会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