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物批发

江西科技特派团指导灾后水稻生产

7月以来,江西洪涝灾害对江西省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科技为了给农民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特派团尽量把农业损失降到最低,导灾稻生江西农业大学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田间地头,后水调研水稻受灾情况,江西分类指导灾后恢复生产。科技经过科技特派团的特派团指导,受灾县(市)明显增加了受灾早稻的导灾稻生收获面积,降低了产量损失;稳定了秋季作物的后水种植面积,提高了直播晚稻的江西出苗率以及机插晚稻的长势;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科技

20200804085232354.jpg

江西农大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团成员曾研华(左)在田间调研晚稻抢种情况。特派团

洪灾发生期间,导灾稻生江西省早稻正处于灌浆后期,后水部分已进入黄熟期;中稻正处于分蘖期;晚稻还处在秧苗期。强降雨天气易导致早稻植株倒伏、穗上发芽,甚至被淹,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中稻田块及晚稻秧田易造成植株被淹,影响水稻分蘖发生和植株生长。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曾勇军教授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省科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提交了《暴雨条件下水稻生产应对措施》,同时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进贤县、上高县、丰城市、崇仁县、都昌县等县(市)开展调研、救灾和指导工作。

科技特派团综合各县(市)受灾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提出了针对早稻、中稻和晚稻不同季别和不同受灾程度的应对措施,以及优质稻“两优一增”壮秆保优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等灾后生产技术。比如在因河(湖)水漫堤导致稻田内涝的进贤县罗溪镇和张公镇、丰城市荣塘镇等地区,专家建议退水较快的区域及时抢收早稻和直播补种早稻翻秋品种,而退水较慢的区域则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明年的种植计划改种大豆、荞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而在因强降雨导致沟渠排水缓慢、稻田短期淹水的上高县和崇仁县等地区,专家建议早稻田块及时排水抢收,收获时调慢机收速度,以减少损失;中稻田块适当追施尿素、氯化钾等速效肥料,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要;晚稻秧田尽快排水使秧苗露出水面,并及时用喷雾器等设备冲洗叶片。若遇高温天气,则放慢排水速度,适当保留浅水层,防止青枯死苗,秧苗生长正常后及时栽插,并加强分蘖期水肥管理。(文洪瑛 李朝民)

分享到:

鲁ICP备20251553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