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小型奶牛场需重视放线菌病的防控
奶牛放线菌病是专家中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放线菌病虽对奶牛养殖的型奶需重线菌经济效益有严重影响,但由于该病多呈散发趋势,牛场感染后的视放潜伏期较长,且为非烈性传染病,防控因此未引起足够的专家中重视。 牛放线菌主要侵害奶牛骨骼,型奶需重线菌犹以头部上下颌骨多见,牛场经6-18个月的视放潜伏期,可形成界限明显的防控硬大肿块,因此又称为大颌病。专家中病程后期,型奶需重线菌肿块化脓破溃且有瘘管形成,牛场经久不愈。视放而林氏放线菌主要感染奶牛舌、防控乳腺和肺等软组织器官。舌部被感染时主要表现为舌质肿胀、僵硬木讷,引起流涎、吞咽障碍及呼吸困难,又称为木舌症。乳房受感染时,乳汁中会出现脓性分泌物及炎性细胞等,泌乳质量及产量严重下降,且病情会延续数年,令奶牛失去饲养价值,只能被淘汰。 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经过对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共63家中小型奶牛场进行临床调研发现,有16家奶牛场受到放线菌病的困扰,占比达到25.4%,其中最严重的一家小型奶牛场因该病的发生,一年间共淘汰奶牛21头,淘汰率达到10.3%。 由于放线菌病的治疗所需时间长,且难以治愈,因此,对该病的控制重点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精细化程度不高的中小型奶牛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放线菌病的预防尚无商品化疫苗可用,经充分调研分析和临床实践,建议规模化奶牛场对该病的预防应重点采取两点措施。 首先是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牛。坚持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处理的原则,及时将患病牛隔离或淘汰,防止其持续不断地排放病原菌,从而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及器械,增加其他健康牛的感染概率。 其次,降低内因性感染的机会。放线菌可长期在圈舍环境中生存,且有报道称该菌可存在于健康牛只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为条件性致病菌。当口腔黏膜或皮肤受到损伤时,便可发生感染,进而引发疾病,因此,防止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预防放线菌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应以青贮饲料为主,避免使用过长、过硬的饲草料,同时要做好牛场的管理工作,对皮肤和黏膜的损伤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朱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双娃乳业亮相上海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
- 低价酒“变装”高档酒
- 云南省开展散装白酒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
- 天津市南开区市场监管查假酒
- “雀巢爱思培”学生营养产品全线升级探索健康未来
- 散装白酒换个包装变“国窖”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毛凤玲:心系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 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后企业复工复产督导检查
- 澳优乳业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40.5%以上
- 拉萨啤酒听装生产线完成升级改造
- 宁夏葡萄酒产业综试区将打造成对外开放、融合发展新样板
- 实探节前北京白酒市场:高端受捧中低端遇冷
- 伊利股份抛超级回购计划,大幅高开逾8%
- 银川市推动“葡萄酒+文旅”发展加速跑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毛凤玲:心系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 酒咖空间、沉浸式餐饮 2022成都这些消费场景“火”出圈
- 西安阎良区2020年羊乳年销售额或超10亿元
- 新疆昌吉州举行“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招商推介会
- 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后企业复工复产督导检查
- 青岛啤酒2022年营收净利再攀历史高峰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