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攻克大豆发展难题 培育百余优质大豆品种
种子安全与否,东北大学大豆大豆影响着粮食的农业难题产能和品质。记者随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组织的攻克媒体“涉农高校行”活动在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解决了中国和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的发展大豆关键技术和难题。黑龙江省大豆科研一线人员中,培育品种80%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百余中国大豆科研人员中,优质40%有该校“血缘”。东北大学大豆大豆 大豆原产中国,农业难题已有5000年栽培历史,攻克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发展是培育品种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百余展架上摆满了该实验室精心培育出的优质“东农63”“东富豆1号”“东农豆354”等优质大豆品种。 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 “‘东农63’是东北大学大豆大豆第三积温带和第四积温带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年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东富豆1号’是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无腥味功能性大豆品种,特别是在以其为原料开发的冷凉食品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低致敏大豆品种‘东农豆354’可为蛋白食品和动物饲料生产提供安全的基础原料,极具市场潜力与开发前景”。据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淑珍介绍,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8年组建,2007年正式运行,是中国唯一开展大豆科学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大豆遗传改良、大豆生理与环境生物学、大豆食品生物学3个研究平台。截至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经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优质大豆品种。近5年,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达20亿元人民币。 东北农业大学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优质大豆品种 1948年创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春丽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期,该校选育出了“东农4号”,让大豆当时的产量由每亩100多斤增加到300斤;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校育成了“东农36号”,让大豆的种植区域向北推进了100公里,解决了高纬度无法种植大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大豆优质问题,该校培育了“东农42号”,成为当时出口创汇款的拳头品种。“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1985年成以来共有6位主任委员,其中5位来自于我校。中国大豆科研人员中,40%有我校的‘血缘’。黑龙江省大豆科研一线人员中,80%毕业于我校。应该说,东农的学子撑起了中国大豆科研研究的半壁江山”。(姜辉 王妮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君乐宝乳业荣获亚洲质量创新奖
- 作坊老板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刑
- 蜜雪冰城全产业链首次曝光,70余条智能生产线,核心原料实现100%自产
- 畅轻×草莓音乐节打造现象级营销:用“爆有料”体验征服年轻人
- 《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发布
- 菲仕兰“地球免疫力第一课”在北京开课
- 华润万家超市告别山东
- 章丘首届啤酒音乐节举办
- 保加利亚乳企正式获得向中国出口许可
- 家乐福等超市涉嫌售卖假冒产品
- 华润万家超市告别山东
- 超市“智能”支付颠覆市民消费习惯
- 伊利营养2020走进巫溪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14批次不合格食品 安徽一店铺被点名
- 天使之橙不能喝了?被罚百万又反转...
- 认养一头牛推出专业儿童品牌“哞星人”:用A2型蛋白重塑儿童牛奶标准
- 《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发布 各项指标显著提升 国产奶可放心饮用
- 球场竞争“上头”?秋糖“甜蜜”管够
- 和其正入局养生水赛道
- 中国葡萄酒从小众轻奢到生活日常的破局之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