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牦牛奶的“新生”
1995年出生的新生根翁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牧民,虽然家里养了100多头牦牛,但她此前做梦也没想到,祖祖辈辈用来制作酥油的牦牛奶,还能做成可口的芒果味牦牛奶冰激凌。
在四川省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附近,桶牦藏族姑娘根翁和自家的牦牛一起拍照。
“这个冰激凌居然是牛奶黄色的,和酥油的颜色一样!”第一次吃牦牛奶冰激凌的根翁兴奋地告诉表哥四郎工布。他们清晨一起载着挤好的新生牦牛奶,翻过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运到位于康定市的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情歌牧场工厂。他们每人带了2大桶牦牛奶,桶牦桶也是公司统一发的。这种保温不锈钢桶密封性好,牛奶可隔绝细菌,保龄球瓶式的设计,也方便牧区牧民用摩托车运输。
牦牛通常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区,新生一斤牦牛奶的收购价6元,约比普通牛奶贵4倍。但牧民们想要挣到这个钱,桶牦却不是那么容易。
送奶日,牛奶根翁等牧民们清晨4点左右开始挤牦牛奶。为保证奶源质量,新生蓝逸公司的检验员们要登记供奶牧民的身份信息,还要检验牦牛奶的新鲜度,测蛋白、脂肪、桶牦干物质含量等。牛奶然后,新生在实验室检验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抗生素和磺胺等成分和微生物。桶牦蓝逸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牛奶不合格的牦牛奶会被拒收。“甘孜地处高寒藏区,牦牛在草原上散养,不容易出现疫病,而且只吃草,不喂饲料,所以奶的品质高。”
32岁的呷让和秋吉罗珠等几十位俄达门巴村牧民一起来给公司供牦牛奶。排队交奶的时候,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卖奶收入好咧!”呷让说,家里2018年仅给公司送奶就增收了6000多元。
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俄达门巴村位于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318沿线,全村共有182户8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81人。2016年10月,村里依托发展旅游、牦牛奶加工等产业带动增收,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这个藏语意为“迁徙过来的部落”的村子通过“企业+牧场+合作社+牧民”的经营模式,让牧民把牦牛奶卖出了好价钱。在蓝逸公司开始向牧民们收奶的2018年,全村当年增收46万元,牧民依托优质牦牛奶实现户均增收5200元。
“村里在建的奶站和奶吧让牧民们充满期待,以后送奶更方便,不用翻越大山,村里的牦牛奶也能卖得更多。”俄达门巴村驻村第一书记井钟说,在帮扶部门的引导下,村上已为贫困户购买和饲养了370头牦牛,按照每头牛一天产3斤奶计算,每户牧民每年可实际增收11340元,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蓝逸公司生产的“蓝逸”牦牛乳冰激凌等十几种产品已在20个省(市)及电商平台销售。根翁等牧民家的牦牛奶正在华丽升级,摇身变为营养、健康的高品质消费品。(新华社记者邹乐 肖林 张超群)
本文地址:https://www.ytjingchang.com/html/23f879988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