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农户种下“紫糯香” 过上“甜日子”
卖玉米,紫糯香人家论斤,辽宁他们论穗儿,抚顺而且一年能卖出100多万穗儿。农户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腰站村一个小山村里,种下就发生了这样的过上新鲜事儿。
“我们的甜日产品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出身的紫糯香加工厂负责人吴宝刚语气自豪。
一棒大苞米,辽宁为何如此受欢迎?抚顺
“品种新,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农户只此一处!种下”吴宝刚介绍,过上这种玉米叫“紫糯香”,甜日清香甜糯,紫糯香美味可口。
在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腰站村,禾兴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9月中旬,厂区飘满玉米清香。院里,刚剥下来的玉米叶堆成小山;屋里,几十个工人紧张忙碌。剥好的玉米穗儿经过选等、削尖,再成批送进大锅炉里蒸上一小时,就是可以上市的成品了。
边采收、边加工,无添加、不过水,鲜玉米的清香和营养一点也不流失。这就是记者在现场所见,也是“紫糯香”全国“吃香”的秘密所在。
“订单都排满了,紧着装箱出货。”吴宝刚很兴奋,“这两个月正是玉米采收期,用工量每天都在百八十人。三年前销量可没这么好,这得感谢省农科院的‘优质粮食科技共建团’给咱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技术服务。”
“鲜食玉米重在穗,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长短适中为一级穗,三级穗就没人要了。”科技共建团团长、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陈长青三年前开始对禾兴公司进行帮扶,为提高“紫糯香”玉米的一级穗率和品质,在栽培方法上进行了错期播种、宽窄行种植、多施农家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指导,并不断引进新的“紫糯香”品种试种。
“今年试种成功一个新品种,颜色更紫”。在陈长青看来,通过产前分期播种、产中严格管理、适时采收和产后营销规划,禾兴公司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我们还利用省农科院的‘辽宁村科技服务商城’进行宣传推介,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销路打开了,吴宝刚的100多亩地的玉米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近两年,他开始组织村民广泛种植。
“我家七八亩地都种了这个品种,工厂提供种子、技术并负责回收,每亩地能产2500多穗,效益比过去种普通玉米翻了几番。” 腰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凤珍家过去因病致贫,现在靠在加工厂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这打零工每天还有100多元收入,离家还近,几分钟就过来了,啥也不耽误。”
致富不忘乡亲,吴宝刚用工最先想到的就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几乎都在他这打工,“紫糯香”全国“吃香”的同时,也给贫困户带来了致富新希望。(孔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