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货

贵州岑巩:特色产业赋能地区经济发展

6月初,贵州走进贵州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岑巩产业百余名村民头戴斗笠,特色冒雨抢抓杂交制种水稻父本、赋能发展母本移栽,地区村民们相互配合,经济不一会儿,贵州原本的岑巩产业空田就栽好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到处一片碧绿。特色

“为了保证种子的赋能发展品质,秧苗的地区间距,母本与父本之间必须间隔大于或者等于1.6米,经济秧苗间隔30厘米,贵州确保授粉率,岑巩产业才能保证出种率。特色”将秧苗转运到田里后,磨寨村制种水稻种植大户陈仁兴忙着指导村民移栽。

这几年,靠着种植制种水稻,陈仁兴家年收入不断提升,2021年,他种植的220亩制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收入10余万元。

“我们的杂交制种水稻产量不高,但单价高,去年每斤的单价在8.5元至10.5元,公司回收,所以可以放心种。”陈仁兴说,今年,县里还购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插秧时节,为自己节省了3万余元务工费。

位于黔东南州东北部的岑巩县,属亚热带温润气候,雨热同季、光热同步、积温稳定。早在1976年就开始杂交水稻制种,被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今年3月,岑巩县再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岑巩县积极抢抓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机遇,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群众”的组织方式,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巩固提升“国字号”产业效益,擦亮制种大县“金字招牌”。

2021年,岑巩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22万亩,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7.69%;生产种子700余万公斤,产值1.4亿元。

目前,全县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主体3家,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生产品种81个,涉及10个乡镇、1个街道71个村,有制种大户300余户、制种农户1.2万户。

随着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不断扩大,从种植、管护、采收都需要大量人工,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每年带动群众就业近35万人次。

“务工费一天100元,最近每天都有至少50余名村民务工,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我们一定会把制种水稻种好。”谈起以后的水稻制种规划,陈仁兴充满了信心,“制种水稻的行情越来越好,明年我打算扩大点制种面积,争取做大做强。”

山乡沃野绘新景,乡村振兴正当时。“十四五”时期,岑巩县将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为核心,深入挖掘产业优势,结合地区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天柱、锦屏、镇远、三穗、黎平、玉屏、江口等地区共同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到2025年实现共同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5万亩,形成新的地区经济效益增长点,用特色产业赋能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吴传娟)

分享到:

鲁ICP备2025155359号-1